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互联网+政协”:创新履职的必然选择
发布时间:2017-05-24     信息来源:永兴县政协       作者:曹武明      字体:       (双击滚屏)

自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互联网+”概念,到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 “互联网+”战略已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目前,我国网民规模已达7.1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1.7%,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人民政协如何顺应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要求,加快实施“互联网+政协”,与时俱进创新开展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工作,更好回应亿万网民的政治和权益诉求,努力使人民政协工作体现时代性、提高实效性,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重大课题。

一、“互联网+政协”的基本内涵

要弄清楚“互联网+政协”的基本内涵,首先有必要对“互联网+”作下溯源和梳理。“互联网+”概念最初由易观国际集团董事长于2012年11月14日提出。但这一概念真正产生影响,是经由腾讯公司首席执行官马化腾的阐述,进而被写入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之后。马化腾认为,“互联网+”可以被简单地解释为“连接一切,万物互联”。根据首倡者的解读,结合现实中的“互联网+”实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第一,“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根本性升级,这种根本性升级,最核心的是连接对象的升级,即从人与人通过网络的互联,升级到万物(包括人,主要是人与物)之间的互联。第二,“互联网+”突破了传统互联网的物理局限,通过移动终端实现了网络连接的随时随地化。第三,“互联网+”所实现的网络连接随时随地化,为传统的网络连接带来了更为重要的变化,即连接更加紧密,人与人、人与物的连接交流,能够跨越物理屏障实现无限量、实时化。也正是基于这种根本性的变化,“互联网+”超越了传统互联网,日渐成为与电力、公路等一样的基础设施,成为与电力能源并列的“信息能源”。综上所述,我们可理解“互联网+”的基本含义,是更加普遍、更加深入、实时无限的万物互联。它是一种生产力,是一种手段,也是一种新的生产生活状态。

理解了“互联网+”的内涵,我们可以对“互联网+政协”的基本内涵作如下描述:“互联网+政协”是指,人民政协积极面对和主动适应“互联网+”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在履职、管理、服务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作出相应调整、形成相应的制度机制和组织体系。通俗地讲,就是人民政协以“互联网+”为背景和依托,以增强履职实效、提升履职水平为目标,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将政协履职主体、履职过程、履职成果、履职机制等进行有效链接,改变传统思维、突破时空限制,建立符合政协工作特色、满足政协工作需求的业务应用系统、信息资源库和计算机网络体系,开辟政协履职新方式、新领域、新境界,促进政协各项工作更高效、更开放、更现代。为便于进一步理解,我们还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把握:

(一)“互联网+政协”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于为委员履职搞好服务。人民政协的工作是围绕委员参政议政开展的,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为委员服务是政协机关的中心工作。因此,我们的一切服务工作都要围绕委员履职来展开。

(二)“互联网+政协”的基础在于为机关各部门开展业务工作提供信息技术支持。政协机关是为委员参政议政服务的具体承担者,他们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将影响到委员参政议政的质量和效率。所以说,机关是推进实施“互联网+政协”的基础。为此,要根据机关各工作机构的实际需要,认真解决他们业务工作中的信息化问题。比如实现委员提案提交、办理和反馈的信息网络化、会议管理的信息网络化、社情民意的信息网络化、档案资料信息的数字化、办公业务信息网络化等,通过业务工作实现信息化带动政协工作的高效有序运转。

(三)“互联网+政协”的目标在于“一库”、“二网”、“四化”建设。“一库”是指政协办公业务资源信息库。“二网”是指政协的内网、外网。“四化”是指通过办公业务资源信息系统项目建设,提高政协办公、办文、办会等主要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实现政协电子政务基础设施现代化、信息资料数字化、会议组织电子化、办公业务网络化。

二、“互联网+政协”为人民政协创新履职提供了新机遇

“互联网+政协”为人民政协创新履职提供了深厚资源和广阔平台,对于拓展政协履职行为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履职能力现代化水平、增强履职实效等具有重要意义。

(一)“互联网+政协”是人民政协解放思想、与时俱进、锐意革新的强大推力。作为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互联网以一个巨大的“虚拟世界”,已全面包容、反映并作用于现实世界中的政治、经济、社会、军事、科技、文化等广泛领域,成为人们生活、工作、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正在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深刻的影响。毫无疑问,互联网对人民政协工作也产生巨大的影响。早在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人民政协成立65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就提出,“政协要拓展协商内容,丰富协商形式,积极探索网络议政、远程协商”等新形式。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目前,我国博客、微博客、视频分享、社交网站等新兴网络服务发展迅猛,超过66%的中国网民经常在网上发表言论,就各种话题进行讨论,充分表达思想观点和利益诉求。人民政协作为“非官非民”、“亦官亦民”的参政议政组织,应积极顺应这些趋势和要求,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推进履职方式、履职手段、组织管理制度、体制机制等方面的变革和调整。

(二)“互联网+政协”是人民政协汇聚民意、议政谋策的重要平台。人民政协的基本属性、主要职能和组织构成决定了其具有反映民意、协调关系、化解矛盾、汇聚力量的社会功能。作为党委、政府与民众联系的中介和协商民主的专门机构,人民政协具有政治上的巨大包容性及组织上的广泛代表性等特点,为各党派、各团体、各界别、各民族以及委员个人所代表的利益群众,提供了一个求同存异、包容并蓄、多元化表达的协商平台。“互联网+政协”有利于人民政协通过网络收集更多的民情、听取更多的民意、汲取更多的民智,从而营造更为宽松的民主氛围,获得更多人民群众的支持,真正做到履职为民。

(三)“互联网+政协”是人民政协引导网民有序政治参与的强大磁场。从政治现象看,网民参与政治是原生的、粗放的、无序的,甚至很多是非理性的。网络瓦解了统一舆论,导致政府信息的权威性丧失,网络空间甚至有可能被真伪难辨的信息垃圾所充斥,或者被有意识的政治谎言所充斥。同时,改革关键期、矛盾多发期、社会转型期的现实也必定会使网民的政治参与呈现出矛盾性、对抗性的特征。因此,网民参与政治需要理性和健康的引导。从发展经验和趋势看,网民参政是日益理性和成熟的,面对不同的声音,更多的人相信的是事实和权威,而人民政协的优势恰恰在于组织机构的精英性、专业性和权威性,可以充分运用专业而权威的力量去把握舆论导向,引导理性鉴别。“互联网+政协”则可以进一步放大这些优势,引导网民有序、理性参与政治,促进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健康发展。

三、应对“互联网+政协”创新履职的主要任务和现实路径

“互联网+政协”对于人民政协提出的任务,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目前,我们尚处在“互联网+政协”初始阶段,需要做的主要是基础性、奠基性的工作。近年来,各地政协都加快了信息化建设步伐,即充分利用有线和无线网络两大媒介,通过建立政协网站和官方微博、微信、客户端,构筑起政协的网络民意通道、网络议政平台、网络监督渠道,形成政协在网上的活动空间,有效发挥了政协在网上的互联互通作用,扩大了政协在网上的现实影响力。我省政协也于今年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政协云平台,打造永不落幕的政协全会”的重要任务,目前相关工作都在积极开展之中。综合各地政协信息化建设的实践经验,当前加快实施“互联网+政协”积极推动履职创新的主要任务和现实路径是:

(一)高起点的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政协网络信息平台的建设必须是高起点的,至少应从省级层面规划布局,建立纵向贯通省市县三级政协、横向联通政协与党委、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具体来说,各级政协应建立起以下若干信息系统:一是委员管理系统。建立委员库,记录委员的基本情况、工作单位、联系方式等信息。该子系统应有新增委员、辞去委员、职务变更、信息修改等功能。在一届任期内新增或辞去委员、变更委员的职务和修改委员基本信息。另外,要建立委员参政议政情况信息库。可将委员参与的各项活动、提出的提案和社情民意等信息全部记录下来,点击某个委员的名字,就可以查询该委员参与提出的提案和社情民意等。二是会议管理系统。按全委会、常委会、主席会、秘书长会、专委会、座谈会等分类建立会议信息库,记录会议的基本信息,包括议题、召开时间、地点、出席人员、考勤记录、会议材料等,并将有关信息与委员库建立联系,形成按议题或按委员均可查询到有关会议的信息。会议管理系统中,可按会议进行的时间顺序分类登记信息。通过一整套流程,将一次会议的所有信息记录到系统中,方便今后查阅调用。三是活动管理系统。包括调研、视察、考察、委员活动日,以及参与市委、市政府的各类检查活动,等等。记录专委会组织者、时间、参加人员、调研视察内容、范围、形成的调研视察报告等基本信息。通过系统了解委员参与活动的概况,也可以通过这些信息的统计分析,评价和衡量一个委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进一步发挥委员应有的作用。四是提案管理系统。建立委员提案库,接受委员网上提交提案,经提案委员会审定后入库;提案入库后,通知有关部门在网上进行答复,并将提案内容、答复内容公布在政协网站上,接受社会的广泛评议。五是社情民意管理系统。建立社情民意库,让委员通过网上提交社情民意。为了做好这项工作,可通过政府或政协网站,定期发布有关信息,给委员提供一个通过网络了解社情民意、掌握党和政府政策的“平台”,让委员及时将社会各界群众反映比较集中或强烈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通过社情民意反映给党和政府部门,促进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相关问题的解决。

(二)及时全面的数据信息采集。这是“互联网+政协”的基础性工程。为此,一要充分发挥委员的信息主体作用。准确而及时地获得提案和社情民意,大量日常、第一线的信息收集、汇总、分析和反映活动,要依靠广大政协委员来履行,这是委员发挥主体作用的重要方面。为此,政协委员要“时时留神、处处观察”,及时捕捉群众的“第一信号”,把握群众的“第一愿望”,负责地承担起委员的政治责任,认真地履行好委员的工作义务,真正做到认认真真访民情、诚诚恳恳解民忧、实实在在帮民富、兢兢业业保民安。二要充分发挥界别的信息纽带作用。界别工作是政协最富有特色的一个工作领域,也是最具潜力和活力的一个工作空间。界别活动是政协信息提高组织化程度的一个重要形式。界别组织信息具有特定的含义,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信息反映,也不是一般性质上的群众意见,更不是一般内容上的日常琐事,而是一个特殊社会群体———行业人士形成价值共识后所联合集聚反映的一种带有普遍性、突发性或倾向性的重大问题和信息。它具有行业性、专业性和聚集性的特点。界别信息工作应当从政协性质出发,选好界别工作的角度。不同的界别有不同的活动内容和组织方式。每个界别如果能与行业协会密切合作,并发挥好界别委员中人才荟萃、智力密集、专业精通的优势,通过加强界别领导、推选界别组织者、制定工作目标任务,开展界别调研、界别视察、界别协商、组织界别集体提案、反映界别集体社情民意等丰富多彩的活动,打开界别工作的新局面。三要充分发挥党派的信息骨干作用。民主党派信息具有战略性、政治性、超前性的特点。民主党派中汇聚着一大批学有所长的专家学者、社会管理人才以及各界各行业的“名流”、“能人”,他们是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民主政治进步、构建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党派提出的意见建议,往往比较宏观、长远。因此,要进一步发挥各党派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多流向的信息资源优势,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中的难点和疑点,进行分类、分析、综合研究,提出决策意向,供决策层参考。四要充分发挥各专委会的信息基础作用。专委会是组织委员开展调研、座谈、联谊、建言等活动的重要工作部门,是产生信息的重要来源。在开展各项活动时,要增强信息意识,及时将活动的内容,包括协商讨论的议题、重点,调研视察课题,形成的报告、成果等信息提供给信息处理部门。五要充分发挥机关的信息平台作用。政协机关是为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服务的政治机关,其工作效率和水平,直接影响到政协工作的质量和水平。要及时将大量收集到的各类信息分类发布,开辟一条委员与机关进行交流、沟通的新渠道,极大地提高委员参政议政的效率和积极性。同时,通过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推进机关办公自动化,实现资源共享,大大减少无效劳动,提高办公效率和服务质量。

(三)基于“互联网+政协”的创新履职。人民政协应充分运用“互联网+政协”网络信息平台,不断拓展、深化和创新政协工作。一是“互联网+政治协商”。在开展政治协商工作,尤其是制定一些涉及百姓切身利益的政策时,政协要充分利用网络协商平台,提前发出公告,邀请各界人士参与协商,通过各种方式在政策的制定阶段便广泛征求网民的意见和建议,为政策的制定和执行打下良好的社会基础;在政策得到采纳制定的后期,还要利用这个平台,做到及时发布信息,让民众了解到政策的进展状况,并开通网上监督渠道,接受广大网民的监督。二是“互联网+民主监督”。 政协民主监督所天然具备的代表性、客观性、政治性、权威性可弥补普通网络监督存在一定的欺骗和可操纵的局限性,增强网络民主监督公信力。比如,将提案督办、民主评议等工作放在网上进行,广泛征求委员、市民对解决该问题的意见建议,并将这些意见建议反馈给提案承办部门,以利于承办部门更好的解决问题;也可以将承办部门的办复情况在网上公布,接受委员、市民的监督。再如,对某个部门进行民主评议时,可将方案公布上网,委员、市民可以广泛参与,提出意见建议,最终形成容纳各方意见建议的评议报告。三是“互联网+参政议政”。在网上履行参政议政职能,能够吸纳更多的真知灼见。比如,政协专题调研的课题确定后,在网上公布,委员、市民可根据调研要求,通过多种形式收集意见建议,通过网上反馈,调研组织部门在起草报告时可充分吸收他们的意见建议,拓宽思路,完善内容,形成更加切合实际、更具有操作性、可行性的调研报告。再如,在网上开展议政活动,通过开设博客栏目、设置论坛议题、组织网民评论等形式,拓宽参政议政渠道。

 
 
加入收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