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理论研究
 
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县级政协工作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6-03-16     信息来源:资兴市政协       作者:郑艾萍      字体:       (双击滚屏)

关于做好新形势下县级政协工作的思考

资兴市政协主席  郑艾萍

 

县级政协是人民政协的基层组织,是整个人民政协事业的一个重要层面。在新的形势下,县级政协既面临着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同时又具备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按照四个全面建设的要求,贯彻落实十八大及《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精神,紧密结合本地实际,紧紧围绕基层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职责,为全县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是当前摆在县级政协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值得我们去认真思考、探索。

一、明确认识县级政协的组织特点和工作定位

(一)县级政协的组织特点。县级政协是人民政协的基层组织,主要特点有:一是区域特色明显。县级政协组织一般体现当地社会构成的特点。一是区地域不同,政协的界别设置和委员构成也不尽相同,这些差异决定了县级政协工作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委员所联系的群众各有不同,活动的内容也就不尽相同。二是联系实际工作。县级政协,既有当好参谋的职能,又有直接参与中心工作的特点。比如在资兴市,在当地党委和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市级政协领导班子都直接参与了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活动。三是活动方式灵活多样。县级政协在履行职能的时候,可以灵活地创新活动方式,加大工作力度。比如开展经常性的参观考察学习活动;在乡镇和单位建立政协工作联系点,推进政协工作开展;通过经常性走访委员,联络感情,调动委员履职积极性;加强同有关部门配合,努力做好参政议政成果的转化工作等等。四是同农村第一线群众联系直接。县级政协委员直接联系基层群众,与群众关系紧密,具有团结协调优势,可以更直接、更及时地宣传政策、沟通情况、化解矛盾、收集和反映社情民意。五是没有民主党派参与。县行政区域内一般没有成立民主党派,县级政协主要由各界别委员组成,这种特点使县级政协的活动方式与上级政协有所不同。

(二)科学把握工作定位。县级政协的工作必须把握好,正确处理的关系。做少了,政协活动就显得不够活跃,委员的职责就难以履行,政协的作用也难以体现;做多了,委员的参与率又难以保证,机关的服务难以跟上,效果难尽人意。因此,在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前,虽然需要政协做的事情很多,但县级政协必须实事求是地制定自己的工作目标和任务,按照实际情况开展工作,重点把握好几个方面:一是必须紧紧围绕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县级政协组织履行职能的参与程度强、参政领域广,要做的、可做的工作很多,但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主线,以促进发展为主题。二是必须不断丰富履职形式。在不断创新政协履职方式、方法的时候,还应该在履行职能的形式、内容与效能的统一上作调整充实。三是必须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县级政协委员来自县直各单位和乡镇,紧贴百姓群众,熟悉基层情况,发挥好主体作用,对提高政协履行职能水平和实效至关重要。四是必须主动争取党委重视和政府支持。党政重视是做好政协工作的根本保证,政协履职只有得到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才能收到实效。

二、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县级政协基本形成了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主动的工作格局。但是随着形势的不断发展和实际工作的深入开展,我们感到还存在着需要认真研究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政治协商不够规范。对政协工作的认识仍有不到位的现象, 有的领导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缺乏了解,对政治协商的重要地位和不可替代作用缺乏足够的认识,对政协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实际上政治协商没有真正成为党政决策必不可少的程序。一些协商比较随意,存在想协商就协商,不想协商就不协商、以通报代替协商、以个别问题交流代替重大问题协商、以党际协商代替政协协商等做法。就协商内容来说,哪些属于协商范围,哪些不属于协商范围,哪些该协商,哪些必须协商,认识不一致;有的部门和单位与政协专委会对口联系不多,对承办提案的办理不够认真,对本单位政协委员履职不够支持。

(二)民主监督缺乏高度。政协的民主监督是参加政协的所有合法政党和社会各界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基础上开展的政治监督;是以我国政治体制构架重要组成部分的名义行使的高层次监督;是依据中央有关规定和政协章程有效开展的组织性监督。政协的民主监督被定性为政治监督,虽然没有法律的强制性,但它有很大的政治和社会影响力。而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人对政协的民主监督缺乏足够的认识,没有从政治的高度去认识它的意义和作用,而且存在政协的民主监督可有可无无事找事故意找茬等错误认识。一些部门对政协的民主监督意见重视不够,处理和落实不到位,造成民主监督流于形式,效果不明显。

(三)参政议政实效不强。当前,县级政协在履行参政议政过程中设置了一些载体,如,大会发言、视察、调研,提案、社情民意反映,通报会、协商会等,可谓是形式多样,但是有时候从领导到机关干部是忙活了好几天,可最后效果不明显,收获甚微。这里除了参政议政的机制和制度存在问题以外,更重要的是参政议政形式和载体设置不灵活,针对性不强。

(四)委员作用发挥不够。委员在履职过程中,客观上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委员履行职能的质量和积极性不高,少数委员思想认识上存在着重荣誉轻责任,重本职轻参政,重客观条件轻主观能动性的现象。有的委员调研不够深入,甚至没有调研,所提意见建议笼统、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在每年的全会上,委员提案数量多,但精品提案少。有的委员把提案工作当任务来完成,而且绝大部分委员都只在年初全会期间集中提交提案,其他时间提交提案的很少,使得经济社会出现的一些新问题没有及时通过政协的渠道得以反映,削弱了政协作用的发挥。委员参加会议讨论时,沉默的多,发言的少,说好话空话多,谈真知灼见少。有的委员一年到头只能参加一次全会,组织学习、考察视察、委员活动都沾不上边,是委员不想参加吗?但凡有参政意识的委员都是想的,可是这需要政协机关来组织,也受限于财政资金困难及所在单位工作安排的问题。

在主观上影响委员作用的发挥,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委员自身的参政意识不强,参政素质不高。意识不强不想参政,素质不高参不了政。这里的素质不是指委员的个人道德修养、学识能力,仅指参政素质。大部分委员在各自部门、行业都是行家里手,甚至独领风骚,但有很多委员参起政来是无话可说,无从下手。这有本职工作繁忙、业余时间有限的客观原因,也有不能正确处理本职工作与参政工作关系、不积极主动收集参政素材的主观因素,也与委员不了解上情、下情、实情,不熟悉参政程序、办法、业务知识有关系,怕说错话,怕闹笑话。二是政协机关的组织和协调有待提高。委员地位超脱,约束力不强,这就要靠政协加强对委员的联系、引导和管理,多组织委员学习,特别是参政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委员参政能力和水平。知情是委员的前提。不知情或知情少是影响委员发挥主体作用的重要因素,不全面了解情况,不深入调查研究,发言就无从谈起,即使说了也是泛泛而谈,写提案、社情民意反映也就无从下手,即使写了也是止于浅表,不致根源。这就要求政协多引导委员从本职工作、熟悉领域,从各类媒体收集参政结合点和素材,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帮助委员多知情、知实情,为委员参政打好基础、做好铺垫。在委员参加政协活动与本职工作产生时间、经费问题时,需要政协多与委员所在单位加强联系、沟通和协调,增进了解,消除障碍,促进单位对委员履职的支持。三是党政部门和委员所在单位的重视和支持不够。少数同志不能正确认识政协工作性质,不能正确对待委员的监督和意见建议,挫伤了委员献计出力的积极性。新委员大都具有较强的参政意识,积极性比较高,想发挥自己的作用,但时间一长,参政积极性就减弱,为什么呢?因为他们发现自己发的言、提的案没着落或作用不大,感觉说了白说、写了白写,加上单位领导的意见、社会上一些消极言论,积极性就降下来了。若党政部门和委员所在单位的重视和支持的力度加大了,委员的参政行为有了作用、出了效果,就能激发委员的参政意识,调动参政积极性,进而发挥出委员的作用。 

三、新形势下做好县级政协工作的几点看法

(一)加大宣传教育,增强政协意识。新形势下做好县级政协工作,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认识人民政协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要从我国基本政治制度的高度,从我国政治体制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大团结大联合组织的高度,从新形势下担负的历史任务的高度,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高度,深刻认识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做好新形势下政协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建议党委把加强人民政协理论学习列入干部培训的内容和教育计划,加大领导干部政协理论知识的学习。大力宣传人民政协的性质、地位和作用,新闻媒体要及时报道政协工作,反映政协参政议政的情况,介绍政协委员为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作贡献的先进事迹,深化干部群众对政协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营造社会重视支持政协工作的良好氛围。

(二)进一步推进政协履行职能的制度化建设。新形势下做好政协工作,要积极推进履行政协职能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这是做好新形势下政协工作的重要保证。按照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精神,结合我县实际,进一步完善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的各项制度,按照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的要求,制定相关的实施意见或实施细则。逐步完善政协各种意见建议的反馈制度,对协商所形成的重要报告,有关部门办理落实后要及时反馈办理结果。要建立适应新时期新阶段政协工作的新机制,进一步加强政协专委会与政府对口部门的联系,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政协开展专题调研、视察等活动,抓好调研成果转化。

(三)强化委员自身职责,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政协委员是政协工作的主体。政协委员享有崇高的政治荣誉,承担着重要的政治责任。政协的优势、政协的活力、政协的潜力存在于委员之中。政协委员在社会上接触面广,是了解和反映社情民意的重要力量,是党委和政府倾听社会反响的重要渠道,是反馈基层民意的重要声音。广大政协委员要时时留心,处处留意,及时了解中央和地方重大决策出台后社会反响,及时掌握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及时倾听群众的呼声和诉求,及时发现基层的苗头性和倾向性问题,为地方党委、政府的决策提供真实情况和依据。特别是要关注地方党委、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遇到哪些新情况,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同时要制定规范委员履行职责,发挥委员作用制度,建立政协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委员制度,在委员中开展优秀提案、优秀信息等评比表彰活动。通过新闻媒体宣传委员的先进事迹和参政议政情况,从而调动广大委员的积极性、创造性。广大委员在履职中尽其谋,竭其力、扬其长、展其慧。如几年来我县级政协在开展联谊引资援助教育事业、项目建设、社会公益事业、围绕中心工作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另外,政协委员作为各个界别的代表,政治素质好、知识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影响力,在协调社会各界关系,团结凝聚社会各方面力量,理顺群众情绪,化解社会矛盾方面,可以发挥积极作用。

四、加强党的领导,是做好县级政协工作的根本保证

2007年到县级政协工作八年来,我体会最深的、最重要的就是政协工作离不开党委的重视和支持。自觉坚持和维护县委的坚强领导,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县委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把政协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研究部署政协工作;县委领导坚持定期走访政协,在政协全会上通报全县发展形势和工作思路,广泛听取意见和建议,为政协开展工作营造良好环境。县级政协党组自觉把政协工作融入全县工作大局,坚持重要问题、重要工作向县委请示报告。全县基本形成党委重视、政府支持、各方配合、政协主动的工作态势,不断推进政协事业健康发展。实践证明,新形势下,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与党委思想同心、目标同向、工作同步,发挥政协党组在政协组织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是做好县级政协工作的根本保证。

 

 
 
加入收藏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